蘇東坡在北宋末年不幸卷入元祐黨爭,受到殘酷迫害,以六十二歲高齡,被貶海南儋州,一住就是三年。當時的儋州環境非常惡劣:天氣濕熱、食品短缺、缺醫少藥、文化落后,而且會說漢語的人很少(當地人多為黎族)。東坡離開海南時的狀況,據《萍洲可談》引用朱服的話說:余在海南,逢東坡北歸,視面,多土色,靨耳不潤澤。別去數月,僅及陽羨而(東坡)卒!渡焦仍娂ⅰ吩疲簴|坡自嶺海歸,鬢發盡脫?梢,蘇東坡的健康在海南受到了極大損傷,離開海南后很快就去世了。但同時,惡劣的環境加深了蘇東坡對人生的思考,提高了他作品的藝術境界。黃庭堅曾在信中對友人說:寄示東坡嶺外文字,今日方暇遍讀,使人耳目聰明,如清風自外來也。如清風拂面,正是東坡在海南的作品最大的藝術特色。 試看東坡的下面這篇短文: 嶺南天氣卑濕,地氣蒸溽,而海南為甚;夏秋之交,物無不腐壞者...[詳情]